如果炉料未经均匀混合或任意选择性的加入炉内,这是同常所说的“偏加料”,其结果是在炉内局部区域造成硅石过剩或焦碳过剩,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炉内反映顺利进行,而使炉况恶化。可见,炉料混合均匀是十分重要的。
炉料要连续地一小批一小批地加入炉内。这样不但易于控制料面的高度,而且可以使加入炉料的组成及其分布比较均匀。
必须适当地控制料面的高度。料面高度过高则电极上升,料面过低易塌料,两者都不能充分的利用热量,都会对炉况产生不利的影响。料面高度控制适当,可使电极较深的插入炉料中,从而提高炉温和扩大坩埚,使炉料可得到充分的预热,促使炉内反应加快进行。
3、随着出铁,干过逐渐空了,要缓慢地下将电极防止塌料。如果操作不当,出铁过程塌料,则拖延出铁时间。 随着铁水外流,料面下降,坩埚顶部逐渐往下压,此时电极也随之下降,这就迫使卢奇从坩埚内部推动铁水较快流出,有助于缩短出铁时间。
出铁时下降电极有很多优点,但是在下降电极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的,出铁口打开5~6分钟后,就可开始缓慢地下将电极,但不要下的过急,防止“跳闸”。在下放电极时,要注意调整电极的插入深度,插入较浅的电极,可适当地多下降一些。在出铁前期,除铁口相电极保持不动,整个出铁其严禁提升该相电极,以防塌料,影响出铁,除铁后期,可以缓慢地下将该相电极。必须在额定电流范围内下降电极,不准超负荷地强下,以防“跳闸”损坏电器设备。